| 序号 | 论文题目 | 作者 | 期刊名称(卷、期、页码) | 
| 1 | 两种添加剂对牛粪秸秆堆肥化中氮素损失的控制效果探讨 | 黄懿梅,苟春林,梁军峰 |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, 2008, 27(3):1219-~1225 | 
| 2 |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坡地土壤  微生物区系特征  | 
张文婷,来航线,王延平, 
 张 海,杨 婷,吕家珑  | 
生态学报, 2008, 28(9):4229~4324 | 
| 3 | 黄土塬区不同地形部位和土地  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| 
李 志,刘文兆,王秋贤 | 应用生态学报, 2008, 19 (6) : 1303-~1308 | 
| 4 | 加入外源菌剂后脱氢酶活性在农业  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的变化  | 
高华, 谷洁,秦清军,  梁东丽,李生秀, 李鸣雷  | 
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 2008 ,14(4) :786 -~791  | 
| 5 | 光照对水稻土中氧化铁还原的影响 | 孙丽蓉,曲 东,卫亚红 | 土壤学报, 2008, 45(4):628~634 | 
| 6 | 重碳酸根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生长及  锌营养的影响  | 
田霄鸿,买文选,陆欣春,  杨习文,李生秀  | 
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 (1) :9~16 | 
| 7 | 利用螯合-缓冲营养液对小麦 
 苗期磷-锌关系的研究.  | 
买文选, 田霄鸿,  保琼莉, 陆欣春  | 
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(6): 1056-1063 | 
| 8 | 黄土高原旱地种植体系对土壤  水分及有机氮和矿质氮的影响  | 
李小涵,王朝辉,郝明德,  王 丽,李生秀  | 
中国农业科学, 2008, 41(9):2686~2692 | 
| 9 | 钾肥种类及用量对生菜生长和品质  效应的影响研究  | 
郎文培,艾绍英,王朝辉, 
 姚建武,李盟军,孙自航  | 
农业环境科学学报, 2008, 27(5):1946~ 1950 | 
| 10 | 地表覆盖和施氮对冬小麦干物质和  氮素积累与转移的影响  | 
李 华,王朝辉,李生秀 |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 14(6): 1027~1034  | 
| 11 | 黄土高原杏、枣幼树塑膜  微集水促渗技术  | 
王延平,杨荣惠,张 海,  白光明,常善岗  | 
林业科学, 2008, 44(2):85~92 | 
| 12 | 陕北黄土区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  水分生态环境  | 
王延平,邵明安,张兴昌 | 生态学报, 2008, 28(8):3769~3778 | 
| 13 | 近100 年植被破坏加速侵蚀下 
 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  | 
张锋,郑粉莉,安韶山 |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 (4) :666~672 | 
| 14 | WEPP模型坡面版在黄土丘陵沟壑区  的适用性评价  | 
王建勋, 郑粉莉 | 泥沙研究, 2008, 6:108~115 | 
| 15 | 宁夏黄土区不同植物群落土地利用  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| 
安韶山,黄懿梅,郑粉莉 |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(2):300~307 | 
| 16 | 不同类型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氮、碳的吸附特性 | 赵满兴,周建斌,陈竹君,郑险峰 | 应用生态学报, 2008, 19 (1) : 76~80 | 
| 17 | 黄土区几种土壤培养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碳、氮含量及特性的变化 | 赵满兴,KalbitzKarsten,周建斌 | 土壤学报, 2008, 45(3):476~484 | 
| 18 | 有机肥中不同形态氮及可溶性有机碳在土壤中淋溶特性研究 | 王红霞,周建斌,  雷张玲,赵满兴  | 
农业环境科学学报, 2008, 27(4):1364~1370 | 
| 19 | 长期施肥及撂荒对塿土氮素矿化  特性及外源硝态氮转化的影响  | 
艾娜,周建斌,杨学云,梁斌 | 应用生态学报, 2008, 19 (9):1937~1943 | 
| 20 | 长期施肥及撂荒土壤对不同外源氮素固持及转化的影响 | 艾娜, 周建斌, 杨学云,  梁斌, 段敏  | 
中国农业科学, 2008, 41(12): | 
| 21 | 铵态氮肥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氮素  激发效应的影响  | 
李紫燕,李世清,李生秀 |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 (5) :866~873 | 
| 22 |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有机氮矿化过程 | 李紫燕,李世清,李生秀 | 生态学报, 2008, 28(10):4940~4950 | 
| 23 | 半干旱地区环境因素与表层土壤  积盐关系的研究  | 
郭全恩,王益权,郭天文,  刘 军,南丽丽  | 
土壤学报, 2008, 45(5):957~963 | 
| 24 | 青海沙珠玉人工植被系统土壤放线菌生态分布及拮抗性 | 杨 斌,薛泉宏,陈占全,郭志英,张晓鹿,周永强,许英俊,孙德福 | 应用生态学报, 2008, 19(8): 1694~1701 | 
| 25 | 微波处理对土壤放线菌分离  效果的影响  | 
杨 斌,薛泉宏,陈占全,周永强,  张晓鹿,许英俊, 郭志英  | 
应用生态学报, 2008, 19 (5) : 1091~1098 | 
| 26 | 施用不同种类氮肥对日光温室  土壤溶液离子组成的影响  | 
陈竹君,王益权,许安民,  张立波,周建斌  | 
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 (5) :907~913 | 
| 27 | 渭北黄土高原旱地果园生草对土壤  物理性质的影响  | 
李会科,张广军,赵政阳,李凯荣 | 中国农业科学, 2008, 41(7):2070~2076 | 
| 28 |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  的水文生态效应  | 
杨开宝,刘国彬,吴发启,孙宝胜 | 生态学报, 2008, 28(5):2042~2051 | 
| 29 |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林水质年际变化及趋势–以秦岭火地塘天然林为例 | 张胜利 | 林业科学, 2008, 44(2):15~22 | 
| 30 | 氮肥后移对冬小麦产量、氮肥利用率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| 陈祥,同延安,亢欢虎, 
 俞建波,王志辉,杨江峰  | 
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(3): 450~455 | 
| 31 | 猕猴桃树对氮素吸收、利用和贮存  的定量研究,  | 
王建, 同延安 |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 (6):1170~1177 | 
| 32 | 黄土区降水降尘输入农田土壤  中的氮素评估  | 
王志辉,张 颖,刘学军, 
 同延安,乔 丽,雷小鹰  | 
生态学报, 2008, 28(7):3295~3301 | 
| 33 | 鸡粪腐解过程腐殖质结合态铜变化  及其与铜淋失的关系  | 
王旭东,,马宁,杨莹,罗敏 |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8, 14(2) :345 ~350 | 
| 34 | 粪肥中铜锌的形态分布及其  竞争研究  | 
卢丽兰, 王旭东 |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, 2008, 27(5):2064-~2068 | 
| 35 | 粪肥腐解过程中不同溶性腐殖质  态铜、锌变化及其结合竞  | 
刘 帅,卢丽兰,张俊峰, 
 刁世勇,王旭东  | 
中国农业科学, 2008, (8)2347~2354 | 
| 36 | competitive complexation of copper and zinc by 
sequentially extracted humic  substance from manure compost  | 
lkiushaui, wangxudong etal |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 2008, 7(10)1253~1259  | 
| 37 | 泥沙输移与坡面降雨和径流  能量的关系  | 
李光录,吴发启,赵小风,庞小明 | 水科学进展, 2008, 19(6):134~140 | 
| 38 | 黄土丘陵区土壤和泥沙不同粒径  有机碳分布及其侵蚀过程  | 
李光录,姚军,庞小明 | 土壤学报, 2008, 45(4):740~744 | 
| 39 |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of artificial 
 forests on upper reach of Minjiang river of China.  | 
刘增文,段而军,潘开文,高文俊 |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 Technology, USA, 2008, 2(1):34~41  | 
| 40 | 秦岭山区人工林地枯落叶客置对  土壤生物、化学性质的影响  | 
刘增文,段而军,高文俊,张丽萍, 
 杜红霞,付 刚,崔芳芳  | 
应用生态学报, 2008, 19 (4) : 704-~710 | 
| 41 | GIS-Based Assessment of Soil Erosion at Nihe Gou Catchment | ZHANG Qing-feng,  WANG Li, WU Fa-qi  | 
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,  2008, 7(6): 101~105  | 
| 42 | 铜对小青菜生长和叶片保护酶  活性的影响  | 
袁霞,李艳梅,张兴昌 |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, 2008, 27(2):467-~471 | 
| 43 | 黄土高原主要土壤锌有效性及  其影响因素  | 
刘合满,张兴昌,苏少华 |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, 2008, 27(3):898-~902 | 
| 44 | 夏玉米交替灌溉施肥的水氮耦合  效应研究  | 
薛 亮,周春菊,雷杨莉, 
 邱临静,李志军,王林权  | 
农业工程学报, 2008, 24(3):91~94 | 
| 45 | 秦岭火地塘森林水质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| 张胜利 | 环境科学, 2008, 29(2):316~321 | 
| 46 | 农田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增产  的水氮条件  | 
高亚军,郑险峰,李世清,田霄鸿, 
 王朝辉,李生秀,杜建军  | 
农业工程学报,2008, .24(1):55~59 | 
| 47 |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  玉米产量的影响  | 
雷金银,吴发启,王 健,郭建华 | 农业工程学报, 2008, 24(10):40~45 | 
| 48 | 叶面积和降雨强度对玉米茎秆  流量的影响  | 
马 璠, 吴发启, 马波, 周米京 | 农业工程学报, 2008, 24(10): 25~28 | 
| 49 | 不同土壤对Cr吸附的动力学特征 | 闫    峰,刘合满, 
 梁东丽,张兴昌  | 
农业工程学报, 2008, 24(6): 21~25 | 
| 50 | Soil mois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rtificial vegetation on steep slope of loess region in North Shaanxi Province,china | 王延平 | ACTA ECOLOGICA SINICA 2008, 
 28(8):3769-3778  | 
联系方式
地址 :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
邮编 : 712100
综合办公室电话 : 029-87080055
主管领导 : 闫德忠 网管员 : 李平 杨萍
版权所有: 72886必赢欢迎光临-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