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序号  | 
 论文名称  | 
 姓 名  | 
 发表期刊  | 
| 
 1  | 
 人工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养分随径流迁移试验  | 
 王辉  | 
 农业工程学报,2006,22(6):39-43  | 
| 
 2  | 
 新垦淡灰钙土微生物生物量碳、氮、磷 及玉米产量的研究  | 
 陈留美,吕家珑等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,2006,24(2):48-51  | 
| 
 3  | 
 不同植被覆盖下子午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 | 
 张 红,吕家珑等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, 2006, 24 (2): 66-69  | 
| 
 4  | 
 土壤性质对锌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 | 
 张会民,吕家珑等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,2006,34(5):114-118  | 
| 
 5  | 
 不同种植年限蔬菜日光温室土壤养分 与生物活性研究  | 
 赵小宁,吕家珑等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,2006,24(3):54-59  | 
| 
 6  | 
 大气沉降对阔叶林红壤淋溶水化学模拟研究  | 
 孙本华,胡正义, 吕家珑、周丽娜, 徐成凯  | 
 生态学报,2006,26(6):1872-1881  | 
| 
 7  | 
 长期施肥对娄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 | 
 高瑞,吕家珑等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,2006,24(5):64-67  | 
| 
 8  | 
 Effects of priming, fungicide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s on onion (Allium cepa L.) seeds., 2006, 34(1): 56-62.  | 
 卫亚红,Dorna H.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版),2006,34(1):56-62  | 
| 
 9  | 
 Germination and health of onion seeds after priming combined with chemical or biological treatments.  | 
 Dorna H., Tylkowska K., Wei Yahong(卫亚红)  | 
 Phytopathology Poland 波兰植物病理学报  | 
| 
 10  | 
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不同配置模式的水文效应  | 
 高国雄  | 
 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4期13~17,29  | 
| 
 11  | 
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免耕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差异分析  | 
 刘建忠 吴发启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年6期  | 
| 
 12  | 
 钙肥对渭并旱原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| 
 耿增超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,200624(5):73-76  | 
| 
 13  | 
 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的时空效应  | 
 耿增超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,2006,34(8):98-104  | 
| 
 14  | 
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、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 | 
 赵营,同延安, 赵护兵  | 
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2006,12卷,5期(622-627)  | 
| 
 15  | 
 苹果树各器官钙素分布研究  | 
 樊红柱,同延安,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,2006,34卷,3期(119-121)  | 
| 
 16  | 
 灌溉施肥对冬小麦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  | 
 石维,同延安, 赵营,樊红柱  | 
 麦类作物学报,2006,26卷,2期(93-97)  | 
| 
 17  | 
 Study on the Key and Sensitive Stage of Winter Wheat Responses to Water and Nitrogen Coordination.  | 
 翟丙年,李生秀  | 
 S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6,5(1):50~56.  | 
| 
 18  | 
 夏玉米氮效率基因型差异研究  | 
 徐祥玉,张敏敏, 翟丙年,李生秀, 张兴昌,王朝辉.  | 
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6, 12(4):28~34.  | 
| 
 19  | 
 不同供肥条件下水分分配对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  | 
 高亚军,李生秀,田霄鸿, 李世清,王朝辉,杜建军  | 
 作物学报,2006,32(3):415-422  | 
| 
 20  | 
 微灌滴头设计工作压力取值理论研究  | 
 朱德兰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版)2006,34卷(10):189-191  | 
| 
 21  | 
 滴灌系统优化设计软件研制  | 
 朱德兰  | 
 灌溉排水学报,24(6)B:130-132  | 
| 
 22  | 
 微型供水设施自压滴灌最低设计水位研究  | 
 朱德兰  | 
 灌溉排水学报,24(6)B:47-48  | 
| 
 23  | 
 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 | 
 和文祥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2006,34(1):121-124  | 
| 
 24  | 
 乙醇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| 
 何敏超 和文祥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2006,34(2):115-118  | 
| 
 25  | 
 乙醇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 | 
 王聪颖 和文祥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2006,34(5):125-129  | 
| 
 26  | 
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ic substance-bound mercury contents and soil proper ties in subtropical zone  | 
 和文祥  | 
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(SCI),2006,18(5):951-957  | 
| 
 27  | 
 保水缓/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 | 
 何绪生,廖宗文, 黄培钊,段继贤, 葛仁山,李洪波, 赵建华.  | 
 农业工程学报,2006,22(5):184-190  | 
| 
 28  | 
 保水剂与肥料互作及保水缓/控释肥料研究进展  | 
 何绪生,廖宗文,黄培钊,葛仁山,李洪波,赵建华  | 
 土壤通报,2006,37(4):799-804  | 
| 
 29  | 
 一种新型保水缓释氮肥的特征与性能  | 
 何绪生,廖宗文,黄培钊,段继贤,葛仁山,李洪波,耿增超  | 
 中国农业科学,2006,39(10):2048-2055  | 
| 
 30  | 
 保水缓释氮肥水分状态与吸持特征研究  | 
 何绪生,黄培钊,廖宗文,段继贤,葛仁山, 李洪波  | 
 农业工程学报  | 
| 
 31  | 
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 | 
 师江澜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,24(1):205-212  | 
| 
 32  | 
 枯落物分解研究方法和模型讨论  | 
 刘增文  | 
 生态学报2006,26(6):1994-2000  | 
| 
 33  | 
 外源性C,N干扰对森林枯落叶分解的影响  | 
 刘增文  | 
 水土保持学报2006, 20(4):160-162  | 
| 
 34  | 
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养分原理  | 
 刘增文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,2006,34(12):1-6  | 
| 
 35  | 
 混合培养中晶体磷酸铁的异化还原能力  | 
 孙宏飞,曲东,张磊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6,34(11):173-178.  | 
| 
 36  | 
 苯系物作为唯一电子供体对铁还原过程的影响  | 
 刘硕,曲东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6,34(10):101-106.  | 
| 
 37  | 
 厌氧混合培养下Cr(Ⅵ)的微生物还原能力  | 
 李松,曲东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6,34(10):107-112  | 
| 
 38  | 
 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异化铁(Ⅲ)还原过程的影响  | 
 刘贝贝,曲东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6,34(9):115-120  | 
| 
 39  | 
 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氮磷平衡及其对面源污染的贡献分析  | 
 曹宁,曲东,陈新平,张福锁,范明生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6,34(7):127-133.  | 
| 
 40  | 
 小麦硫转运蛋白基因半定量RT-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| 
 陈昕,王保莉, 曲东,张燕  | 
 西北植物学报,2006,26(2):309-313.  | 
| 
 41  | 
 Growth response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to periodic changes in the water supply at different stages of its annual growth period. In: Restoration and Stability of Ecosystem in Arid and Semi-arid Areas.  | 
 王进鑫  | 
 Sino-Germ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storation and Stability of Ecosystem in the Arid and Semi-arid Areas  | 
| 
 42  | 
 天津市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 | 
 陈江生,王斌, 王彩绒,蔡大浩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  | 
| 
 43  | 
 天然油菜素内酯对红富士苹果抗旱增产效应研究  | 
 李凯荣、李会科、王健  | 
 园艺学报,2006,33(5):1059-1062  | 
| 
 44  | 
 Leach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nitrogen fertilizers in soil after application of N with irrigation: A soil column method. 灌溉施肥后氮肥的迁移转化特性研究:土柱模拟法  | 
 Zhou Jian-bin(周建斌), Xi Jin-gen, Chen Zhujun, Li Shengxiu.  | 
 Pedosphere,2006, 16(2): 245-252  | 
| 
 45  | 
 日光温室土壤剖面矿质态氮的含量、累积及其分布特性.  | 
 周建斌,陈竹君,唐莉莉,翟丙年,许安民.  | 
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6, 12(5):675-680  | 
| 
 46  | 
 不同施氮量对旱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素累积、运输和分配的影响.  | 
 赵满兴,周建斌, 杨绒,郑险峰,翟丙年,李生秀.  | 
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6, 12(2):143-149  | 
| 
 47  | 
 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、氮和可溶性有机碳、氮的含量及其关系.  | 
 汪文霞,周建斌, 严德翼,马勤安.  | 
 水土保持学报, 2006, 20(6):1-5  | 
| 
 48  | 
 天然林冠层的水质效应  | 
 张胜利  | 
 水土保持学报,2006,20(3)  | 
| 
 49  | 
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林生态系统对水质的影响––以秦岭南坡中山地带火地塘林区为例  | 
 张胜利  | 
 水科学进展,2006,17(4)P559-565  | 
| 
 50  | 
 冷型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施肥效应分析  | 
 周春菊,王林权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,24(4)1-4  | 
| 
 51  | 
 模拟氮沉降下南方针叶林红壤的养分淋溶和酸化  | 
 孙本华,胡正义*,吕家珑,周丽娜,徐成凯  | 
 应用生态学报,2006,17(10):1820-1826  | 
| 
 52  | 
 江西鹰潭典型丘陵农业区氮湿沉降的动态研究  | 
 孙本华,胡正义*,吕家珑,周丽娜,徐成凯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06,34(10):118-122  | 
| 
 53  | 
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减缓方法初探  | 
 杨建军,李会科,张广军,吕光辉等  | 
 水土保持学报,2006年,20(4):186-190  | 
| 
 54  | 
 聚丙烯酰胺对磷素在土壤中 吸附-解析的影响  | 
 杨雪芹 ,胡田田, 王旭东(通讯作者)王芳  | 
 水土保持学报,2006 20(1)87-90  | 
| 
 55  | 
 施肥灌溉条件下土壤铵氮分布 规律的研究  | 
 王虎 ,王旭东(通讯作者), 杨莹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24(1)51-55  | 
| 
 56  | 
 氯离子在研究土壤水分条件与作物生长关系中指示作用  | 
 孙慧敏,王益权,刘军  | 
 西北植物学报,2006,26(11):2302~2306  | 
| 
 57  | 
 碳酸钙和锌对五种基因型小麦、锌吸收及营养液中HCO3-含量和pH的影响  | 
 陈玲, 田霄鸿, 李峰, 李生秀  | 
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2006,12(4):523-529  | 
| 
 58  | 
 供锌条件下碳酸钙对小麦幼苗生长和锌吸收的影响  | 
 陆欣春, 陈玲, 田霄鸿, 买文选, 李生秀  | 
 应用生态学报,2006,17(8):1424-1428  | 
| 
 59  | 
 供锌和添加碳酸钙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幼苗生长及锌磷吸收的影响  | 
 陈玲, 田霄鸿, 李峰, 李生秀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,2006,24(6):11-16  | 
| 
 60  | 
 氧化还原类酶活性在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变化的研究  | 
 谷洁,李生秀,秦清军,高华,李鸣雷  | 
 农业工程学报,2006,22(2):138-141  | 
| 
 61  | 
 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 的节水效益研究  | 
 方日尧  | 
 农业工程学报2006,22(2)P46-49  | 
| 
 62  | 
 Simulation of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from Limited Data  | 
 Edward Skidmore,Chaoying Liao,and Simon van Donk  | 
 2006ISCO-MOROCCO国际会议  | 
| 
 63  | 
 放牧强度对林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| 
 范春梅,廖超英  | 
 中国农业科学2006,39(7):1501-1506  | 
| 
 64  | 
 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农地的养分 循环平衡特征  | 
 赵护兵, 刘国彬, 吴瑞俊  | 
 农业工程学报,2006,22(1):58-64  | 
| 
 65  | 
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研究  | 
 赵护兵, 刘国彬, 曹清玉, 吴瑞俊  | 
 水土保持学报,2006,20(1):20-24,54  | 
| 
 66  | 
 黄土丘陵区流域主要植被类型 养分循环特征  | 
 赵护兵,刘国彬, 侯喜禄  | 
 草业学报,2006,15(3):63-69  | 
| 
 67  | 
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 肥力的影响  | 
 郑顺安 常庆瑞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2006. 34(02):119-123  | 
| 
 68  | 
 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程度土壤评判 指标的确定  | 
 齐雁冰 常庆瑞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2006. 34(09):98-102  | 
| 
 69  | 
 青海湖地区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可持续利用分析  | 
 俞文政 常庆瑞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2006. 34(11):166-172  | 
| 
 70  | 
 关中地区不同营养状况冬小麦 光谱特征初探  | 
 郭曼 常庆瑞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.24(03):49-53  | 
| 
 71  | 
 黄土高原不同林龄土壤质地和 矿质元素差异研究  | 
 郑顺安 常庆瑞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.24(06):94-97  | 
| 
 72  | 
 高寒地区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沙表生物结皮特性研究  | 
 齐雁冰 常庆瑞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.24(06):98-102  | 
| 
 73  | 
 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水分 下渗特征 试验研究  | 
 王健,吴发启等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.24(6)159-162  | 
| 
 74  | 
 辣椒疫霉生防菌的双重筛选研究.  | 
 司美茹,薛泉宏,余博,袁虎林,陈占全  | 
 植物保护学报33(1):41-46  | 
| 
 75  | 
 子午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 性质的影响  | 
 邱莉萍,张兴昌  | 
 自然资源学报,2006,21(6):965-972  | 
| 
 76  | 
 黄土高原长期培肥土壤团聚体养分 和酶的分布  | 
 邱莉萍,张兴昌,张晋爱  | 
 生态学报,2006,26(2):364-372-33  | 
| 
 77  | 
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 | 
 韩风鹏,郑继勇,张兴昌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,2006,4(8):75-81  | 
| 
 78  | 
 陕西关中葡萄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平衡施肥研究  | 
 高义民,同延安,马文娟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,2006,34(9):41-44  | 
| 
 79  | 
 氮肥对半湿润区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 | 
 李紫燕, 李世清, 伍维模, 邵明安, 张兴昌;  | 
 应用生态学报,2006,17(1):75-79  | 
| 
 80  | 
 不同冬小麦品种不同叶位叶片在个体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 | 
 李紫燕; 李世清; 王全九; 邵明安;李东方;  | 
 西北植物学报,2006,26,(2):0337-0342  | 
| 
 81  | 
 施氮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植株硝态氮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| 
 李东方; 李紫燕; 李世清; 王全九; 邵明安 李凤民  | 
 西北植物学报,2006,26(1):0104-0109  | 
| 
 82  | 
 冬小麦同化物、氮素转移量和转移效率对氮肥的反应  | 
 李东方; 李世清; 李紫燕; 王全九; 李生秀  | 
 麦类作物学报,2006,26(5):106-112  | 
| 
 83  | 
 夏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研究  | 
 徐祥玉,张敏敏,翟丙年,李世清,李生秀  | 
 西北植物学报,2006,26(4):0772-0777  | 
| 
 84  | 
 土壤水分缺乏和灌溉对冬小麦生长、产量、品质、营养吸收、氮素列留的影响  | 
 王朝辉  | 
 土壤科学与植物分析通讯,2005,36(11-12):1405-1419  | 
| 
 85  | 
 土壤压实对两种黄土土壤水力 特性的影响  | 
 张树兰  | 
 土壤耕作研究,2006,P117-125  | 
| 
 86  | 
 农果复合系统营养物质的盈亏平衡特征  | 
 吴发启,刘海斌,周正立  | 
 应用生态学报,2006,17(3):413-416  | 
| 
 87  | 
 降雨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对地表糙度变化的影响  | 
 郑子成,吴发启,何淑勤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,2006,34(11):184-193  | 
| 
 88  | 
 黄土塬区复合型生态农业土地 生产力评价  | 
 刘海斌,吴发启  | 
 农业工程学报,2006,22(6):77-81  | 
| 
 89  | 
 黄土高原农果复合系统N、P、K营养元素的循环特征  | 
 吴发启,刘海斌, 周正立,王健  | 
 水土保持学报,2006,20(6):79-83  | 
| 
 90  | 
 盐碱土中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  | 
 来航线,盛敏,杨保伟,薛泉宏  | 
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报,2006,34(16):113-117  | 
| 
 91  | 
 基于Coreldraw软件的小流域模型雨滴测量试验研究  | 
 高建恩 吴普特  | 
 农业工程学报,2006,22(11):P44-46  | 
| 
 92  | 
 黄土高原生态分区探讨  | 
 高建恩 吴普特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6,24(3):143-148  | 
| 
 93  | 
 种植玉米与休闲对土壤水分和矿质 态氮的影响.  | 
 王西娜, 王朝辉, 李生秀.  | 
 中国农业科学,2006, 39(6):1179-1185  | 
| 
 94  | 
 叶菜类蔬菜不同部位的硝态氮累积对 氮肥的响应.  | 
 陈宝明, 王朝辉, 王西娜, 李生秀.  | 
 植物生理学通讯, 2006, 42(4): 657-660  | 
| 
 95  | 
 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/夏玉米轮作体系 土壤的氮素平衡.  | 
 王西娜, 王朝辉, 李生秀.  | 
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 2006, 12(6): 759-764  | 
| 
 96  | 
 硝态氮难以在菠菜叶柄中还原的 原因初探.  | 
 刘忠, 王朝辉, 李生秀  | 
 中国农业科学, 2006, 39(11): 2294-2299  | 
| 
 97  | 
 菠菜叶肉及叶柄中硝态氮累积与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关系  | 
 王海华, 魏永胜, 王朝辉  | 
 植物生理学通讯, 2006, 42(2): 1-4  | 
| 
 98  | 
 Root Function in Nutrient Uptake and Soil Water Effect on NO3--N and NH4+-N Migration  | 
 SONG Hai-xing and LI Sheng-xiu  | 
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, 2006, 5(5): 377-383  | 
| 
 99  | 
 覆膜条件下冬小麦根系生理特性 及其空间分布变化  | 
 宋海星, 李生秀  | 
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, 2006, 24(6): 1-6  | 
| 
 100  | 
 保水剂包膜的特征与性能  | 
 何绪生,张夫道  | 
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,2005,11(3):334-339  | 
联系方式
地址 :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
邮编 : 712100
综合办公室电话 : 029-87080055
主管领导 : 闫德忠 网管员 : 李平 杨萍
版权所有: 72886必赢欢迎光临-首页